Kaiyun佛光山全球資訊網秉持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「以文化弘揚佛法」、「以音聲做佛事」之職志,佛光山圓福寺4日在嘉義市立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辦「禮讚偉大佛陀暨緬懷星雲大師音樂會」,現場千人聆賞Kaiyun登录入口。 每年在佛誕節前,圓福寺結合母親節活動舉辦「佛誕音樂會」,傳遞人間。音樂會由佛光山叢林學院梵唄讚頌團、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聯合演出,「禮讚偉大佛陀」為主軸,演唱佛教梵唄曲目、人間音緣,藉此緬懷星雲大師,致力推動人間佛教音聲弘法之理念。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師生中西樂團演奏、合唱團唱誦和諧、舞團翩翩起舞。也有小天星幼兒園孩子們活潑可愛的演出。佛光山叢林學院梵唄讚頌團由叢林學院學生及僧信二眾組成,出家眾梵音和合,在家眾飛天獻舞,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、士農工商及小朋友的多元角色扮演,音樂會採「傳統與現代融合」聯合演出,給予現場觀眾不同一般的視覺饗宴。 佛光山四大宗旨之一「以教育培養人才」,音樂會曲目除了首先以人間音緣曲目-〈星雲〉展開之外,也演唱〈南華大學校歌〉,感念創辦人星雲大師,更以〈千華台〉、〈最上三寶〉、〈五方佛禮讚〉、〈念佛組曲〉、〈觀音頌〉等佛曲歌頌偉大佛陀。 嘉義市黃敏惠市長表示,星雲大師圓寂讓大家無限感懷,佛光山「以文化弘揚佛法,以教育培養人才」在大家悲痛時以音樂、佛法引導大家,藉由教育、文化的力量弘揚佛法、洗滌人心,讓社會更和諧穩定,表示感謝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對文化教育的用心。 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表示,培養大眾感恩惜福態度,是在教育上推動的要務,藉由五月佛誕節及母親節活動的推出,秉承星雲大師對南華的期許,將感恩惜福態度做為校務長期推動的重點。 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指出,星雲大師早在宜蘭弘法時,以先進、活潑的佛曲吸引年輕人學佛,今日大眾藉由唱誦人間音緣,在大師圓寂後繼續與大師接心。 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表示,每年圓福寺舉辦佛誕節活動受到市民廣大回響,星雲大師一生期以音樂及佛曲傳唱能讓佛法深入人心、淨化心靈,希望透過音樂會帶給嘉義市更多祥和歡喜。 星雲大師曾云:「佛教不能捨棄人間,要與人間的生活融和在一起,將世間化為淨土。」並將「出世與入世」、「寺院與社會」、「僧眾與信眾」、「靜態與動態」、「生活與生死」、「自修與利他」等六點調和,作為人間淨土實現之目標。「禮讚偉大佛陀暨緬懷星雲大師音樂會」,致力推動星雲大師實踐人間淨土理念,體現人間佛教「以出世的思想,做入世的事業」之弘法精神。...
5月溫馨感恩季節的到來,南屏別院為推動三好兒童品德教育與促進家庭祥和風氣,5月4日舉辦2024「三好兒童~佛光親子趣味競賽」,盼讓兒童懂得尊重與包容,把三好落實於生活中,家長與小朋友們逾400人共襄盛舉,分享喜悅與教育的意涵。 有別於道場平時莊嚴、寧靜的氣氛,一早廣場集合了數十位青年和分會義工,大家神采飛揚進行肢體律動,加上喜氣的城堡造型氣球拱門、可愛動物布置,把廣場氣氛營造熱鬧非凡,尤其大雄寶殿台前懸掛大大小小的風車與彩色氣球、大小可愛動物立牌等,新鮮又歡樂的氛圍讓兒童們興奮不已。 為照顧不同年齡層的需求,親子活動區分兒童組及幼兒組二組。兒童組趣味競賽關卡分設於各樓層,在佛光青年們引導下,小朋友們完成同心協力、耳根圓通小DJ、併肩同行、心手相連等關卡,尤其心手相連活動體驗在無法目視下,如何完成一筆字的定力,讓小朋友們體會愛惜視力的重要,也更尊敬大師在書寫一筆字的用心。 幼兒組安排於8樓大雄寶殿,用大型彩虹氣球傘,藉由眾人的力量完成生日蛋糕、爆米花等團體趣味競賽遊戲,讓小朋友們除了活用四肢外,也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。接著進行7樓、10樓尋寶遊戲,讓小朋友們動手找尋供養寶物外,也同時認識各樓層活動區域。 活動最後,大家齊聚大雄寶殿外,大眾依序領取沙杯入殿堂,藉由司儀講述聚沙成塔的佛教典故,以恭敬心將沙杯內的沙子共同倒入佛教堂壓克力塔內,大眾以此發心,希望透過「聚沙成塔希望工程」祈願佛教堂的興建工程能順利完成。 住持妙樂法師表示,佛光親子趣味競賽結合教育,讓兒童懂得布施與分享,同時藉由家長的陪伴,讓兒童有安全感,也增進家長與親子之間的關係。講述佛陀托鉢進城遇見小男童遊戲玩沙,小男童以沙土作為糧食供養佛陀,於佛陀涅槃百年後成為轉輪聖王的故事,鼓勵家長多為兒童培養善緣,以無分別的供養心可為兒童種下智慧成長的種子。尤其重建佛教堂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心願,迎接科技時代,可給青年們學習佛法的空間,期盼大眾以供養心共同來成就。 活動圓滿後,送給每位小朋友可愛獅子造型提袋,內有飲料、點心外,更有大悲水,代表常住的祝福,大眾同表歡喜與感恩,小朋友更是意猶未盡期待再次回道場參與。 高雄第一督導區督導長陳秀月表示,此次活動歷經多次會議討論與準備,更邀集多位幼教專長的師資共同參與,期待達到盡善盡美外,也希望帶給親子更多的成長空間,本次動用到青年團及各分會義工近百人,大眾集體創作,以歡喜心把美好的因緣傳遞出去,完成佛光人推動間佛教的任務。 高醫分會蔡銀帶著6歲小孫女黃少貞,前鎮二陳麗雪的5歲孫子彭紹澤,一早8點多就迫不及待前來參加,也在等待報到的過程中,小朋友們互相認識,姐弟相稱引為趣談。 從路竹前來的盧正惠帶著孫子李呈豫和家人三人來參與,認為教育很重要,能在佛教正知正見的環境下成長,就是給孩童最好的財富。其中還有知玉法師的母親,帶著兒子、媳婦、女兒、女婿、3歲孫女劉一心及5歲孫子劉一步共7人,一家人對佛法有很深切的體認,也表示小朋友很歡喜這活動,不辭勞苦遠從新竹前來與會,為下一代的教育付出心力。...
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,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,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。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,在建築、雕刻、茶道、繪畫、音樂、舞蹈、文學、戲曲等各領域上,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,在社會教化、哲學思想等,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,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。
佛光山各種文字、影音出版,音樂、藝術創作及文教活動的呈現,已儼然成為佛法弘揚不可缺少的一環。在歷史的長河裡,這種開創與革新,所擔的如來家業、興教使命,成就與嘉惠的絕不只是單一區域,而是廣納十方的有情大眾,對佛教弘傳所產生的震憾與影響既深且廣,無遠弗屆!
建寺安僧,弘法度眾,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。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,來到台灣,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,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,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、辦活動、興事業,讓久住。
大師率眾開辦佛學院達四十餘載,不但建立制度規矩、積極辦學、育僧才,樹立出家僧伽的形象;同時在社會教育弘法利生的事業上,建設各項的社會福利,攝受廣大的信眾共同來擁護常住、護持佛教。未來,這些教育工作,佛光山將於全世界十六所佛學院、四所社會大學、多所中小學、幼稚園及海內外道場等,積極實踐與落實。
二千五百年前,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,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、拯慰賑濟的法門。自古以來,佛為實踐佛陀「應病予藥」、「拔苦予樂」的慈悲教法,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,積極興辦慈善事業,實現人間淨土。
大師說:「慈悲不是一時的,而是永久的發心。」慈善事業是經常性、持久性的說作。佛光山將繼續秉持佛陀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的精神,在十方大眾的護持下,以解除眾生的悲苦為目標,不斷向造福人類的大道邁進,無休無止,努力不懈。
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,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,僧俗二眾,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,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,道德人心空虛苦悶、迷失敗壞,故特建修持中心,擬以長年舉辦禪修、念佛、抄經等行門修持,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,端正社會風氣,淨化人心,為世界、國家、社會等,略盡佛教棉薄之力。
日常生活裡,許多人習慣與人計較、比較,心中充滿猜疑忿恨,整天被貪瞋愚癡或煩惱憂傷所繫縛,就像生活在地獄裡。如果我們能夠時時保持一顆明淨的心,開闊胸懷,包容一切,使心念趨向正道,當下就是活在天堂裡。
Copyright © 2021-2025 开云(中国)Kaiyun·官方网站 - 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苏ICP备2021025391号-1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